有一位母亲,过去“反省”自己:跟同事聊天,双方并不太熟,但只须聊的时间稍长一点,自己就会把心里不少想法,全一股脑地告诉他们。可是,每次一股脑说完之后,自己又后悔,感觉刚刚说的太多。是呀,无论职场交往,还是亲子教学,都是人际交流的过程。既然是交流,就需要拿捏“说与不说”的平衡。譬如,有些父母问:“陪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,我会辅导他读一些英语小故事,故事里面有好多语法现象,我需不需要跟孩子说一说?”
我感觉,故事是吸引孩子兴趣的好方法。孩子在享受英语故事的时候,最好不要用语法来“干扰”这种赏析的连贯性。我接触过一些非常强势的父母,这类父母按期给孩子解说英语小短文,而且,这类父母都是忍不住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全都讲出的种类。所以,给孩子讲小短文的时候,每一个句子里面的语法现象,父母也会一股脑告诉孩子。有些孩子学习英语,困难产生兴趣,是“慢热型”。干瘪的教学内容,加上孩子没兴趣,于是母亲一要讲英语,孩子就哭鼻子,气得孩子妈厉声说:“学是需要学。你哭也得学,不哭也得学。你看你是继续哭着学,还是洗把脸再接着学!”
严厉的母亲,我接触过不少,她们的孩子也确实获得了肯定的成绩。但,但,假如在更高层次上拓展教学,孩子可以获得比目前大得多得多的成绩。英语小短文,本身就不是原汁原味的文字,对孩子英文理解力的深化,包含对孩子的情感吸引力,成效均很有限。假如再“搅合”上语法规则,那样,孩子的枯燥感,不言而喻。
看故事,就是看故事。大人陪孩子读英语故事,需要要保证的,是孩子对英文表达的准确理解。理解力,是深度阅读的基本功。至于英语句子的语法现象,假如孩子提出了疑问,那样,大人仅需把这个疑问回答了解,就能了。对于孩子没问到的语法现象,大人不需要主动讲解。更进一步说,阅读教学本身的价值,是帮助孩子理解文字,帮助孩子掌握给句子断句。至于说语法,完全可以另起炉灶,单独梳理。
教孩子学习英语,不必为了抹去我们的不安,不必为了急着让孩子全都了解,就一股脑地把阅读和语法揉在一块说个没完。大人以为自己说了十分,孩子就能理解十分,这其实是一厢情愿。听课的过程,就是同意讯息的过程。小朋友每一次同意讯息“负荷量”,是有限的。假如大人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全讲出,孩子一定无法全部同意,如此孩子就会感觉疲累。大人讲课,仅需关注一个重点,其他地方,可以维持沉默。孩子听课,也仅需关注一个重点,其他地方,可以将来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