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父母,你的关心是“侵入式关怀”吗?

   日期:2024-09-05     来源:www.dlipro.com    浏览:554    
文章简介:案例十五岁的小明早上起来吃完饭筹备外出去学校。母亲见小明只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套,就要小明加一件毛衣。

案例

十五岁的小明早上起来吃完饭筹备外出去学校。母亲见小明只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套,就要小明加一件毛衣。小明却觉得就如此穿比较合适,母亲却坚持说:“你看我都穿了毛衣的,你不穿毛衣是要感冒的……”

为此,两人争执不休,最后小明屈服了,根据母亲的需要加穿了一件毛衣,但心中闷闷不乐,外出的时候使劲把门带上,发出“嘭”的巨大响声。母亲在后面跟了一句:“哼,犟牛!”

剖析:

到底哪个是犟牛?尽管这只不过非常短的一个现实日常的小插曲,其中却有很多心理学的意思。心理学常常要关注这类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和再平时不过的交往模式,正是那些不被大家注意、不断重复的平时模式,却在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巨大有哪些用途。

我把以上例子中的心理现象叫做“侵入式关怀”。这个小插曲非常典型——这是一个人根据我们的想法,以为他们好的名义,在不可以理解他们真实体验和需要的状况下,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他们的身上,并需要他们同意和推行其想法的一个心理现象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到底哪个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?其实是妈妈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。妈妈有一种心理能量要投在小明的身上,那就是关怀和被孩子需要的能量形式,而 小明却是不想同意这种能量的,他想表达的是自主——我一个人在这个年龄了解怎么样照顾自己。而当妈妈的这种能量最后表达成功,心里就产生一种能量释放后的畅快 感。当妈妈不相信孩子可以打点好我们的时候,一些孩子也对此认可——我是不可以照顾好我们的。

除此之外,妈妈也把我们的“身体虚弱,容易感冒”如此一个东西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,而事实上,孩子的体质和人到中年的妈妈的体质一定是不一样的,孩子的激素分泌日 新月异,身体有着非常强的变化性和适应性。我记得有一年在长城看到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场面:在白雪皑皑的长城上,我穿的是羽绒棉服,有几个8、九岁穿短衣短裤 的男生在长城上活蹦乱跳。好奇的我上前打听,才得知他们来自日本……虽然我并不倡导每一个孩子都要如此照猫画虎,但大家至少可以从中看到孩子们的潜力。

在这个互动中,妈妈有一个替代孩子成长的问题。

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他(她)在学习怎么样管理自己,像小明如此大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着装这方面的问题的。即便有不适合的时候,成年人也要让他们自己掌握调整,从而更好地去管理自己。

另一个方面就是心理边界的问题。

妈妈和孩子如此不断互动结果是,孩子掌握了怎么样压制自己,不让自己说“不”,泛化到日常的很多方面,甚至带进成年的生活,去适应别人的需要,不断适应的 结果就是不再去表达我们的真实体验和需要,甚至非常难说“不”,让我们的心理边界被侵犯。大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自己吗?但大家很多爸爸妈妈的行为却相背而行。

建议是怎么样变成控制的?

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提出一个建议,下面就不再穷追他们是不是实行了,这就是建议;但假如对此建议穷追不放,喋喋不休,一直到你实行了那个建议为止,那样建议就已经变成了控制!

其实孩子根据我们的感受去穿衣大概是适合的,也大概是不适合的。一位聪明的妈妈在多次如此的侵入式关怀后,改变了我们的做法,有一次在她对女儿说出了我们的建议后,就不再吱声了,让女儿根据我们的想法去穿衣,结果女儿在下午放学后感冒,回到家后对母亲说你早上的说法是对的,目前的天气是要穿毛衣的。 第二天早上,不需要母亲说,一块床就自己把毛衣加上了。这个例子非常不错地说明了一件事,孩子会根据我们的方法去调整自己,他们会在我们的历程中成长,成长的种 子就在他们历程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之中。

大家在亲子教育中常常建议爸爸妈妈要“放下”,每年给孩子5%的放权,到孩子20岁的时候正好把自主的权力完全交给孩子。但很多爸爸妈妈在现实日常却非常难做到如此,有些甚至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粘连形成了获益,边界模糊。

看来,成长,是一个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来面对的生活课题!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